咸师首页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展览讲座 >> 正文
黄惇教授讲座
发布时间:2020-09-26   点击数:

黄惇教授首先讲了临书与仿书的区别,临有实临、意临具体临摹碑帖或原作,临可忠实原作,也可改变原作的行款、章法、结字、趣味、大小乃至风格,所以临作也可以成为新的作品,仿则主要仿风格,所以仿作的内容不与原碑帖相同,仿作有明确的风格,指向是学习古人到自己创作,形成个人风格的中介,临仿虽有区别,但都是创作的先导,也都可通过这个环节形成创作动机,临仿并非仅仅初学之事,许多书家终身不弃临仿。接着黄惇教授谈了谈临摹中的创作,接着黄教授列举了褚遂良《家姪帖》和王铎临褚遂良《家姪帖》,柳公权《圣慈帖》和王铎临柳公权《圣慈帖》的例子,具体阐释了所谓临是以原帖为基础,无论实临、意临或背临,乃至放大、改行款、换布局,但文字内容,大抵与原帖相同,所谓仿,则以某家某帖之风格、笔意为追求,并参入自己的理解或融入其他某家某帖之笔意,而文字内容,皆与某家某帖无关。黄教授还谈了谈如何在创作中放大,要循序渐进、逐渐放大,放大中,特别要留意用什么笔,大小笔的性能要有一贯性,放大些,写速度会变慢,所以如要保持原作风格,速度很重要,要深刻体会原作的速度,黄老师还说统一作品可以用各种形式创作,同一形式作品可以以各种方法反复做多种尝试。

黄教授最后对本次课题提出了几点结论,原来在一般人眼中的临摹,还可以有如此多的创造。如果称之为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临摹课教学,就应该设计出种种这样的训练。其包括:

1、忠实原作的临摹训练

2、改变章法的临摹训练

3、变体、变调、变风格的临幕尝试

这些能动性的临基方式,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1在仿书过程中读懂所仿对象的风格,模清这种风格形成的笔法、结字、章法的特征,注意工具材料的特征,对于今后自己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2、仿书与临书都要注意格调,强化审美趣味上的雅俗判断力。

3仿书展示了书家能动的创作思维,是创造力的体现.可以有目的纳入临基训练中

黄教授还提出两点值得关注的问题:

1、临仿作为创作的中介或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多种选择性,甚至临仿中还有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有待今人去探索,但都有共同的特征,即师古不泥古,借古开新。强调神似,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2、临仿之所以能成为书法艺术的一种创作、创新的途径,是因为书法没有师造化的过程。 这是书法艺术特有的艺术属性,所以只知道创新者十有八九失败,书法的唯源泉就是师古人, 当然师古人的同时也师心,所以优秀的书家总是终身临仿,不忘初心。

现场答疑 

于立松老师提问:黄老师您好,读过您写的《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请您简单介绍下魏晋时期隶书的风格及其在隶书史的地位或作用,谢谢!

黄教授回答:黄老师回答了魏晋时期的隶书折刀头的书写特点,将魏晋隶书归为程式化与规范化,指出魏晋隶书对唐宋元明都有影响,并且指出了晋代隶书分为西晋和东晋以及他们的不同,以东晋爨宝子碑为例分析了伪经典的概念,将其与颜真卿、苏东坡相比较,阐明人文对于书法之影响。

1703班张文豪提问: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说 “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对各个朝代的书法艺术特征进行了准确的概括您认为我们现代书法有什么特征,如何概括以及对我们学习创作有什么启示?

黄教授回答:这个问题值得人深思,这句话是顺着董其昌的话讲的,他的原话是,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而不是用尚,他只讲到元代,没有讲到明代,是后人说的元明尚态,我认为董其昌这句话就是韵、法、意三个字,注意取”字,“取”的意思是拿,用在这不太合适。大家可以通过《中国书法杂志》多多学习这些知识。

1802班刘利娟提问:我对在书法临习过程中带入个人风格是否对书法创作有帮助有疑问,临摹的时候我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写,写王铎的时候我就会写的比较圆润。

黄教授回答:这样不太好 如果是你有意识的去做就可行。临摹的主动性要求,比如临摹王铎时你只喜欢王铎的字形结构你就学他的字形结构其他的你不认可的丢掉,王铎它的方折很多你可以变为圆转这就是简化,反之则是强化。首先继承了法帖的某些共性的特征,并发展其他自己擅长的风格部分,才会被大家所认可。

1901班张福荣提问:在行草书创作中对于不同体系的行草书混用作如何评价?

黄教授回答:行草书创作,需要看所学碑帖的价值,对于水平不高的碑帖尽量规避,取法乎上,混用是允许的,但是要有融合的气息贯通,一气呵成。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

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

都在认真听讲并及时做笔记

听完之后,同学们内心有了极大地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