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师首页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本应近水楼台先得月 争奈自我阉割绝后人
发布时间:2017-10-30   点击数:

http://epaper.cnwest.com/xyrb/html/2015-12/09/content_4900858.htm

本报记者 王永杰

编者按:作为设于陕西,又以陕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命名的书法学院,七年来,没有一个陕西学生,这无论如何都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也是叫人无法想通的事情。该新闻报道之后,记者先是采访了一些书法界人士,他们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种文化现象表达了他们的看法,12月2日,本报推出了第二篇报道《早点醒悟,否则将成历史笑柄!》,今天,记者邀请部分文化界人士,让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及看法。

这不啻于一种自我阉割

梁澄清:著名文化学者,陕西民间文艺界协会副主席

只知道咸阳师范学院以于右任大名建立了书法学院,心里甚为高兴。一是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是一份独特的地域文史文化资源,也是老先生留给后代的一种宝贵文化遗产,能够借书法学院得以弘扬对传承优秀文化,提高咸阳与陕西的知名度大有好处;二是,人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陕西的学子有这样的学习场所,学习传承书法艺术尤其便捷。没想到真相竟然如此,不禁让人失意甚或感觉不满。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陕西在高考联考中艺术类只设置音乐、美术专业,没有书法。为什么不把书法也加进去呢?是一种不作为的慵懒,还是一种认识的偏差?如果是慵懒,那也不能一直慵懒多少年吧,难道增加一项书法的联考会把相关的人累死?如果不是这个而是认识的偏差,难道这些年就没有听到过外省的不同,域内的不满和呼声?其实想来也很奇怪,或者设置这个门槛是考虑书画同道,想上书法学院就先考考你的美术造诣如何。但却没听说考美术学院的学生得先接受书法的联考,只是考美术基本能力即可。美术与书法虽然同是笔墨艺术,但说到底还是大有不同,这是一个复杂学术话题。就像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并行存在一样,既然陕西批准咸阳师范学院开设于右任书法学院,就应当在考生的联考中为报考的学子提供方便,一方面可以壮大基础教育的书法师资队伍,同时也给地域书法传承储备人才,而放弃设置书法联考,造成把本省学子挡在本省书法学院门外,不啻属于一种自我阉割。

既愧对陕西考生,又愧对子孙后代

王海: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文联副主席

我听到这个消息先是震惊,后是遗憾,于右任书法学院七年没招到一个陕西学生,咱自己办的学校,却没招到自己的学生,让人费解呀!如果是我们的考试制度阻挡了我们的学生,是否应当反思一下,变更一下,让我省书法艺术考生尽快能走进我们的高校大门。

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也是一个书法艺术大省,于右任书法学院的开办填补了我省学科空白,是很有远见的。我们要呼吁,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情况,使我们的学生尽快走进我们的校园,不然,我们就愧对陕西考生,愧对子孙后代了,也一定会成为众人的笑柄。

需要重视的问题

杨焕亭:著名作家,咸阳市作协主席

于右任书法是地域性文化与民族性文化的统一体,其本身所蕴含的周、秦、汉、唐文化气韵使得它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保持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国民教育一个十分接地气的学科。它诞生在秦地,故而,秦人后裔首先负有传承于体书法的使命和责任。在我看来,传承于右任书法,一是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二是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三是要有高度的文化自醒。于右任书法教育落地咸阳,本是众多本土青年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拓展艺术视野的大好机遇,但是多年来,有很多外省学生进了这个书法学院,却没有一个陕西学生,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奇怪得有些匪夷所思

冯西海:中国作协会员、咸阳市作协副主席、西安中山书画院副院长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目前这个问题不光引起书法界重视,许多离退休人员也把练习书法当做健身休闲的高雅爱好来做,不少作家在文学创作之余也从事书画,繁荣了书画艺术,陶冶了本人性情,过滤浮躁,净化心灵,对作品的提升也不无裨益,社会上各类企事业单位对有书法专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强烈。但是,因为招生制度设置的原因,咸阳师院于右任书法学院虽立足于三秦大地,然七年来招录的却只是山东、山西等外省的考生,没有一个陕西学生。不是说外省的就不能录取,但居然没有一个陕西学生,这就显得奇怪而不可思议了。一年没有招到,可以理解,两年,也可以理解,但七年没有一个,就有些匪夷所思了,也就需要从根源上找原因了。不论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还是对用人市场需要的呼应,作为设在陕西的这所书法学院,陕西考生都不该缺席。这可能不是生源的问题,也不是学院的问题,只能是制度设置方面的问题,如果明显看到问题了,还是没有作为,那就是典型的懒政,典型的知错不改。我想,这个问题该尽快解决了。